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

Japanese Destroyer Captain 2

序章

1

日本帝國海軍戰時總共有25艘航空母艦、12艘戰艦、18艘重型巡洋艦、26艘輕型巡洋艦、175艘驅逐艦與95艘潛艇。

但正是同一時間總數都不超過130艘的驅逐艦隊,負起這場戰爭最重要的責任。它們是帝國海軍的支柱。

這些驅逐艦不但被指派戰鬥,也需為運輸船護航,甚至在戰爭中多月以自身為運輸艦——尤其是從1943年初至1944年中期間,當時大部份較大型日本軍艦在遠離戰鬥區域的安全範圍「保留戰力」。

日本驅逐艦參與眾多激烈海上戰鬥,並在戰爭早期爭得不少輝煌勝利。這些勝果表現出日本驅逐艦航海性能相對於同盟軍的優勢。

然而自1943年中期開始,日本驅逐艦不得不累月服役,缺乏適當維修與保養,其船員也沒有足夠休息與替換,直至它們失去相對盟軍對手的優勢。原因大部份在於盟軍令人讚嘆的科技設備發展,以及盟軍戰機日漸取得優勢。

即使如此,日本驅逐艦仍英勇無畏地戰鬥至戰爭結束。我認為它們的戰績值得向後世完整傳達。雖然驅逐艦行動規模不如更大型與有名的戰鬥——例如在珊瑚海、中途島、馬里亞那群島或雷伊泰灣,主要由飛機與主力軍艦參與的戰鬥——但在那些漸漸被人遺忘的較小型戰鬥中,驅逐艦的努力與成就也值得詳細紀錄下來。

日本航空母艦在珍珠港——這畢竟是單方面的行動——與隨後三場大型作戰,即中途島、馬里亞那群島與雷伊泰灣中擔當領導角色,最終以日軍全面戰敗收場。

受高層指揮重視,不惜代價也要「保留戰力」的日本戰艦,戰績則更為不濟。72,400噸武藏的燃料消耗率可比30艘大型驅逐艦,它在戰爭中參與過一次行動。在有機會運用其九台18吋火炮瞄準任何有價值目標前,它就在雷伊泰灣遭撃沈。

武藏的姊妹艦大和只參與過兩場戰鬥。在雷伊泰,它在已陷入絕境的美國輕型航空母艦面前離開。五個月後,它向沖繩出擊進行自殺式任務,結果在東海遭擊沈,距離目的地超過300英里。

但日本那些細小驅逐艦則在整場戰爭中護衛遠較其大型的艦船,擊沈敵艦與潛艇,並運送兵員與補給物資。

我在帝國海軍最快樂的任務就是在驅逐艦上,我在此渡過戰爭大部份時間。在戰爭期間我的海軍朋友稱我為「奇蹟艦長」,我的驅逐艦時雨綽號為「不滅艦」。我不認為這些讚揚確實恰如其分。戰爭中在129艘日本驅逐艦死亡的眾多官兵,與其他海軍人員一樣擁有各種能力,許多也比我更優秀。我能夠生還此事完全幸運使然。

生還者中也有同樣或更有能力的人。至今他們全部對其戰績保持沈默,或者這是遵循東方的古語教訓︰「敗軍之將不敢語勇。」

我決定挑戰這一格言,這不是為了自己,而是為了給驅逐艦及其海員正確的榮譽。敗戰不會減損他們的聲譽與成就。假如本書看來似乎過份著墨於我個人,讀者請明白我只是嘗試將一名典型的日本驅逐艦人員表現出來,包括其典型的優點與缺點,別無其他。

本書未能講述每一艘日本驅逐艦的完整歷史。我對驅逐艦雪風的描述尤為不足,它在八場主要作戰與戰鬥中生還直至終戰,我認為它值得用一整本書介紹。但這工作人選非菅間良吉大佐莫屬,他是雪風1941至44年(2)的艦長,我希望他終會詳細完整地寫下他自己的見解。

2

1945年4月7日,日本輕型巡洋艦矢矧抵受美國復仇者轟炸機與地獄貓戰鬥機90分鐘空襲,遭六枚魚雷擊中、十二次250磅炸彈直擊與無數較小型炸彈攻擊。如此折磨即使對這艘勇敢的軍艦來說也證實是過多。

矢矧在當日早上與八艘驅逐艦及巨型戰艦大和從瀨戶內海出發,它們計劃在目的地沖繩對美軍入侵部隊進行自殺式攻擊。那是名副其實的自殺式攻擊,因為供給這些日本軍艦的燃料僅足以抵達沖繩,並不足以回航。

現在,距離日本不足100英里處,敵軍的怒濤攻擊襲向大和部隊,輕型巡洋艦矢矧正在下沈。

身為其艦長,我在海浪逼近下站在矢矧艦橋上。在我旁邊站在艦橋的是古村啟藏少將,護衛部隊的指揮官。在我們四周盡是敵軍攻擊後的混亂痕跡。屍體與殘骸四散在矢矧各處,在空襲褪去後幾乎沒有事物完好。艦身向左30度傾斜並正快速沈沒。古村少將沒有受傷,而我雖然左手流血,也感覺不到自己遭擊中。

我最後一次張望,看到前方約6,000碼的戰艦大和仍在戰鬥。我們八艘驅逐艦中已有兩艘沈沒。另外三艘正在燃燒,在水中靜止不動,快要沈沒。其餘三艘則絕望地以之字型行走。

「我們走吧。」古村說。我點頭同意。我們脫鞋跳進水中。下一刻船身下沈,將我們拖落東海海底。船身下沈引起強大旋渦就像緊握般抓住我們,我扭動身體徒勞掙扎。我開始窒息並嚥下海水。在我四周盡是墨水般黑暗。我會死嗎?還沒。我繼續掙扎。我無法知道過了多少分鐘,但我感覺是很長時間。突然巨拳的抓力似乎放鬆。在黑暗中我頭上的微光表示我正在上浮。當我又再嚥水時一串汽泡從我鼻中湧現。我踢水掙扎,黑暗漸漸讓路給藍天與日光。

我驚人而無法相信地突然回到海面。我感到茫然,無法思考,勉強保持浮水,看到大和依然繼續戰鬥而鼓舞。眾多美軍戰機像小蟲般群集飛過或圍繞著大和,向它發射致命的飛彈,但這艘巨艦依然繼續戰鬥。這激勵人心的景象幫助我清醒過來。但這光景為時不久。

在1420驚人的火柱與白煙從這戰艦噴出,遮蔽了一切。白煙飄向20,000呎高的天空。

我看到白煙漸漸飄升,眼前已空無一物。帝國海軍的榮耀,巨大戰艦大和在海中消失。帝國海軍就此完結。

我在顫抖。熱淚自雙眼湧出流向臉頰。我陰鬱地抓緊一塊飄浮殘骸。

我也結束了。自太平洋戰爭起我參與過超過100次出擊,雖然無數朋友與同志離去,但我總是勝利歸來。現在我在生涯中首次嘗到慘敗的滋味。當我知道已無生還機會時,許多舊事突然湧上心頭。

我記起前一天三位將軍與十位艦長熱烈討論,仔細思考及後成為日本海軍最後一次出擊的命令。我們沒有人認為有任何希望成功。大和、我的巡洋艦矢矧與八艘驅逐艦,不得不以僅足以單向航行的燃料航向沖繩。我們預定在到達沖繩後,身為參與自殺式任務的軍艦,對美國艦隊耗盡我們所有彈藥。我們在目的地還不到半途就遭痛撃。我鮮明看到在家的家人。突然,開始落下的雨水令家人臉孔變得模糊。我哭著出聲低喃︰「要告別了,千津。你是一位好妻子,我們孩子的好母親。要告別了,女兒洋子(Yoko)與景子(Keiko),還有兒子幹人!在你父親死去與祖國戰敗之後,你們將要面對難以形容的痛苦。啊,原諒你的父親!試著記住我是一個盡力戰鬥到底的男人。」

然後我聽到一陣歌聲。我不是孤身一人!我四處張望,發現還有許多水手在水中。他們全部漸漸加入合唱,儘管訓練指示說不要這樣做令自己精疲力竭。在這沮喪情境中,我聽到久久不散的古歌歌聲《往海邊去》(海行かば)︰

若我往海邊去,
願為水中浮屍;
若我往山上去,
願為草下腐屍。
假若我為了天皇而殉國,
那我即死而無憾!

我不再哭泣,閉上雙眼,再次看到我的童年、學生時代、我們軍校生訓練航海、在爪哇海、所羅門那些光榮戰鬥……

譯注︰

(2) 應為1942至43年。

目錄
前回
下回